2015年9月1日,驻巴西大使李金章在《经济价值报》发表署名文章《解读近期人民币贬值》,全文如下:
解读近期人民币贬值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随即出现较大幅度下跌,此事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热议。外界普遍推测中国希通过压低人民币汇率刺激出口,提振国内经济,甚至还出现了人民币贬值引发新一轮“货币战争”的论调。
连日来,巴西媒体也对此事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主要关切是:中国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人民币贬值导致的进口成本增加会使中国市场总体进口需求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巴西对华出口;担心人民币贬值是中国经济下滑的前兆,对巴西经济复苏“雪上加霜”。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十分理解巴西朋友对人民币贬值问题的关注,并愿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的实质是中国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市场化改革。这是中国推动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积极信号,从长期看有利于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肯定。中国经济基本面健康、贸易顺差较大、外汇储备充足、财政状况良好、反危机经验丰富、政策空间大,因此中国有能力,也有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其次,从严格意义上讲,此次人民币并非真正贬值,只是对美元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中国过去和现在一直承担本币兑一揽子货币过度升值的压力,当前贬值不是政府调控的结果,而是市场作用的自我调整,部分释放了几个月乃至一年多来积累的贬值压力。人民币双向波动才是正常的。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是内需,当前中国内需正有效释放,无需通过本币贬值刺激出口保障经济运行,中国也从未通过实施量宽诱导本币贬值。
第三,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非金融大国,人民币还不是国际储备货币,因此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外溢效应与美元不能相提并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仍是美联储升息,以及欧日发达国家处理债务及增长问题的前景。中国的汇率改革有利于美方更全面、更审慎地处理升息问题,中方愿与美方加强沟通协调。
中巴是全面战略伙伴,是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愿与巴西携手一心、共度难关,积极实现两国贸易多元化,加强产能合作,推动两国贸易关系转型升级。事实上,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整和改革举措已充分考虑了包括巴西在内的各方关切。中国只有通过市场化的改革适应经济新常态和保持金融稳定,才能扩大进口和对外投资,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从短期看,人民币贬值可能会对中巴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看,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正朝市场方向迈进,中国形成稳健的汇率机制,一方面将有利于中巴扩大金融合作,另一方面,企稳的中国经济也将推动中巴贸易和对巴投资合作的进一步扩大。
此文转载自:和讯 |
1、 凡本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
2、 本网转载其他来源的文章除为丰富网站信息之外,也有宣传撰稿人本人,传播其观点及思想之意。我们尽可能地注明来源和作者。但是,因为网络信息传播的特殊性,无法事先与每个作者联系,有些转载作品可能因故无法确证原作者而暂未标明来源的,并非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于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15日内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