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里约热内卢9月25日电专访:深度调整中的巴西需要中国支持——访中国社科院巴西问题专家谢文泽
新华社记者陈威华 赵焱
巴西政府日前发表预测说,该国经济增速今年有可能下跌至2.44%,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将达到9.00%至9.29%。这意味着今年巴西经济或将成为25年来表现最差的一年。正在巴西智库瓦加斯基金会访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巴西问题专家谢文泽认为,巴西目前所面临的危机正是进行新一轮深度调整的机遇,更需要来自中国的支持和合作。
谢文泽介绍说,巴西媒体用“危机”一词来描述形势的严峻,但巴西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危机”是巴西进入新一轮深度调整的机遇,而深度调整是适应中国和世界经济“新常态”的必需举措。调整的近期目标是实现财政、通胀和贸易三方面的新均衡;中远期目标是制订灵活性较强的财政、货币、贸易和产业等政策,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调整发展战略。
他认为,巴西现行财政、货币政策体系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上一轮深度调整。1993年推出的雷亚尔计划是调整的重要标志,并因此催生了巴西现行货币——雷亚尔。2003年,劳工党上台执政时,现行的财政、货币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财政政策的两大核心目标是降低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和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货膨胀目标制”。
劳工党执政期间赶上了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巴西经济一派繁荣,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基本得以实现。
访学期间,谢文泽与瓦加斯基金会等主要智库的学者们对巴西目前面临的政经困境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介绍说,巴西政界和学术界已清晰地认识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初级产品繁荣周期已结束,下一个周期可能要等待较长时间,因此,巴西需要进行政策调整和改革。一方面,社会开支政策是劳工党获得选民支持的重要因素,调整和改革的政治成本较大。另一方面,各党派之间分歧较大,调整和改革方案获得议会通过的障碍和困难较多。
就中国经济“新常态”对巴西经济的影响,谢文泽说,巴西政府部门和学者的主流观点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减速短期内不利于巴西经济复苏,但从中长期角度来看,中国有能力和实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实现增长目标,对于巴西经济来说将提供强劲增长引擎;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新常态”作为一种深度调整,不仅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国际经济新变化的调适。
他说,巴西在金融、能源、交通、农业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各领域,都需要中国的支持和参与。尤其是巴西对外部融资的依赖程度较高,占GDP的5%左右。因此,巴西希望中国经济继续发展,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从而能向巴西提供更有力的贷款支持。
“近些年来,巴西政府部门规划和实施了一系列能源项目、交通项目以及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的农业项目等,这些项目中方都可参与。此外,中巴双方可围绕产能合作开展双边政策协调,推动两国间产业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协调,”谢文泽强调。
此文转载自:环球 |
1、 凡本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
2、 本网转载其他来源的文章除为丰富网站信息之外,也有宣传撰稿人本人,传播其观点及思想之意。我们尽可能地注明来源和作者。但是,因为网络信息传播的特殊性,无法事先与每个作者联系,有些转载作品可能因故无法确证原作者而暂未标明来源的,并非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于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15日内与我们联系。
|